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收19.6亿元,同比+26.1%;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178.5%。2025年Q1,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同比+11.1%,环比-50.4%;实现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84.3%,环比-14.2%。
HVDC方案行业领先,有望充分受益于直流方案渗透率提升。2024年,公司数据中心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技术服务维护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34.1%、24.4%、15.6%、19.9%;受益于交付容量大幅增长,数据中心电源在营收中占比同比提升13.7pct。目前公司HVDC电源系统已
在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第三方colo数据中心等场景中实现大规模应用。公司直流Panama产品与大客户深度合作,在投运量和部分技术指标方面维持领先优势。5月20日,维谛公众号披露,为响应英伟达下一代规划,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推出800VDC电源产品系列。直流方案具有架构精简、效率高等优势,国内外共振,HVDC方案渗透率提升的确定性不断增强。中恒作为国内HVDC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传统电源业务稳定增长,海外市场持续发力。2024年,公司电力电源实现营收4.79亿元,同比+20.5%;通信电源实现营收3.06亿元,同比-4.5%。电力电源是充分竞争行业,公司能够持续拓展存量市场份额实现业绩增长,体现了优异的产品力。公司通信电源产品主要客户为三大运营商等,在运营商集采招标中份额靠前。2024年公司外销产品实现营收0.3亿元,同比+257.9%。2024年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海外全资子公司爱能威尔技术有限公司,推进全球化布局。2025年公司将持续推进海外业务的扩张与深耕,重点推动通信电源、数据中心电源等优势产品的海外市场开拓,海外营收高速增长
1、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宏观政策变化、宏观经济风险加剧、市场结构调整、行业资源整合、市场供需变动等因素有可能对公司产品需求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公司业绩。
24年光伏同比下降,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6.72%。公司2024年新能源行业营业收入为20.09亿元(YoY-6.83%)。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6.72%,但光伏IGBT需求受去库存因素影响同比下降。基于第七代微沟槽技术的750V车规IGBT模块持续放量,1200V车规IGBT模块批量装车,新增多个800V系统定点,25年车规模块有望保持加速增长;基于第七代微沟槽技术的IGBT模块在最新的320KW组串式光伏逆变器迅速上量,面向工商业光伏150KW逆变器模块大批量装机,随新品上量25年光伏有望加速改善。
24年工控下滑,海外基本稳定,白电收购美垦半导体有望加速增长。受宏观经济影响,24年公司工控及电源营收为11亿元(YoY-14%)增速回落,公司在汇川技术、施耐德、丹佛斯等头部企业已实现长期稳定供货。公司海外收入2.00亿元(YoY-12.72%),受欧洲经济影响回落,车规级IGBT模块在欧洲、印度、北美等地区大批量交付,后续有望随景气度修复改善。公司变频白色家电营收2.72亿元(YoY+34.18%%),公司与美的集团就美垦半导体股权转让达成协议,收购美垦后公司IPM在家电领域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SiC MOSFET模块客户持续拓展,MCU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曲线年上半年,公司SiCMOSFET模块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稳定大批量交付,自研车规级SiCMOSFET芯片的模块批量装车并新增多个海外一线的SiCMOSFET主电机控制器项目平台定点。此外,公司成立了MCU事业部,从事工规和车规MCU研发,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中长期维度我们看好公司海外市场拓展与碳化硅的先发优势,短期考虑公司新产品线投入费用增加,上调公司费用率,预计25-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56/7.19/8.00亿元(前值25-26年8.91/10.76亿元),对应25-27年PE分别为35/27/24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2024年互连类芯片和津逮服务器平台收入占比分别为92%和8%,1Q25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创季度新高。公司是国际领先的数据处理及互连芯片设计公司,致力于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解决方案。2024年实现收入36.39亿元(YoY+59%),互连类芯片和津逮服务器平台分别占比92%和8%,2016-2024年的CAGR为20%;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亿元(YoY+213%),2016-2024年的CAGR为41%。1Q25实现收入12.22亿元(YoY+65.78%,QoQ+14.43%),实现归母净利润5.25亿元(+135.14%,QoQ+21.13%),均创季度新高;毛利率为60.45%(YoY+2.7pct,QoQ+2.3pct)。
DDR5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率先开启DDR5子代迭代。公司是全球三大DDR5内存接口芯片厂商之一,可提供从DDR2到DDR5内存全缓冲/半缓冲完整解决方案。支持更高速率DDR5的CPU持续迭代将推动DDR5内存模组的规模使用及更新换代,2024年公司内存接口芯片出货量超过DDR4内存接口芯片。同时,DDR5子代迭代有助于维持ASP和毛利率,2024年公司DDR5第二子代RCD芯片出货量已超过第一子代产品,第三子代RCD芯片于4Q24规模出货。
三款运力新产品规模出货,成为增长新引擎。AI技术及应用的快速发展推动算力、存力需求激增,运力,即计算与存储之间及其内部的数据传输效率,成为制约系统性能的瓶颈。为此公司研发出多款高性能运力芯片,其中PCIeRetimer、MRCD/MDB、CKD三款新产品2024年实现规模出货,其中PCIeRetimer芯片在下游规模应用,MRCD/MDB芯片及CKD芯片开始规模试用,合计收入约4.22亿元,是2023年的8倍;1Q25合计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55%。
MXC芯片进入首批合规供应商清单,布局PCIe Switch芯片。在数据密集的计算系统中,CXL可用于内存扩展、内存池化和内存共享。公司的MXC芯片是一款CXL内存扩展控制器芯片,已成功通过了CXL2.0合规性测试,列入CXL联盟公布的首批CXL2.0合规供应商清单;另外,三星和SK海力士同期入选CXL2.0合规供应商清单,其受测产品均采用了公司的MXC芯片。另外,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决定暂缓用于数据中心的AI算力芯片研发,将相关技术积累和研发资源转移至PCIe Switch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维持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1.50/28.08/33.85亿元。基于相对估值法,给予合理股价84.50-93.89元,相对5月27日股价有11%-24%溢价,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验证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
洞藏系列稳固营收基本盘,25Q1普通酒下滑幅度较大业绩承压。24年公司白酒业务收入70.02亿元(同比+9.39%),其中:中高档白酒(洞藏系列等)/普通白酒营业收入57.13/12.90亿元(同比+13.76%/-6.53%),中高档白酒占比同比提升3.14pcts至81.58%。量价角度看,24年公司白酒销量/均价分别同比+0.14%/+9.23%,中高档酒销量/均价分别同比+9.31%/+4.07%,中高档酒销量提升驱动结构提升。25Q1公司白酒业务收入19.62亿元(同比-12.32%),其中:中高档白酒/普通白酒营业收入17.20/2.42亿元(同比-8.57%/-32.09%),中高档白酒占比同比提升3.59pcts至87.66%。
中高档白酒放量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文化迎驾”战略引领品牌投入阶段性加大。24年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同比+2.57/+1.21pcts至73.94%/35.26%,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0.41/+0.02pcts至9.06%/4.27%。25Q1公司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同比+1.40/+1.20pcts至76.49%/40.47%,中高档白酒占比提升持续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5Q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同比+0.99/+0.60pcts至7.72%/3.71%;经营性现金流同比-19.97%至4.96亿元;合同负债同比-11.32%至4.57亿元。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全国化推进不及预期;产品高端化推进不及预期。
事件:1)公司近期与深智城产投、上海枭毅达成合作,投资布局人工智能等新业务。2)业绩方面,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658.21亿元,同比-28.58%;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11.26%。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7.37亿元,同比-41.18%,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24.89%。
公司积极贯彻“极致运营”理念,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主动收缩低毛利业务占比,推动经营效率和盈利质量稳步提升,2024年实现综合毛利率4.26%,同比提升1.14pct;其中,数字化分销毛利率4.37%,同比+1.47pct,数字化零售毛利率3.51%,同比+0.48pct。此外,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同比降32.30%,财务费用同比降51.72%,资产负债率同比降3.15pct,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激发资产活力。
作为苹果、荣耀、三星等手机品牌的一级分销商,公司已建成覆盖国内T1-T6全渠道超10万家门店的高效网络,并正向数字化赋能型代理商全面升级,2024年在运营的苹果授权门店和网点数量超2700家、自营APR门店超200家,荣耀板块代理服务的客户数量超9000家,三星板块服务门店数量超4300家。同时,公司持续完善在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等的本地化渠道,已成为荣耀品牌在中国香港、泰国、越南的独家代理商。我们认为,公司全球化渠道网络覆盖规模持续扩大,并积极开拓培育海外市场等增量空间,为未来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3月,公司与“深智城产投”合作设立合资公司“爱施德智城”,拟投资智慧终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深智城产投系深圳市国资委直管“深智城集团”的产业投资和资本运作平台,已投资培育云深处科技、思锐智能、飞渡科技等科技企业;此外,深智城集团拥有深成交(301091)等优质资产。公司与深智城产投合作设立投资并购平台,对科技领域的优质标的进行整合,有望加速开拓新增长曲线;该并购基金已完成私募备案,基金总规模5亿元,正式进入实质性投资阶段。
2025年4月,公司与“上海枭毅”及团队共同投资设立深圳市爱施德智算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依托上海枭毅在智算集群基础设施建设、AI垂直行业应用、光通信领域的深厚积淀,快速切入AI智算集群服务和AI智能体解决方案领域,加速开拓培育AI业务。
投资建议:鉴于外部环境变化及公司业务调整,我们调整并更新公司25-27年营收至753.6/814.6/907.3亿元(25-26年前值1078.6/1160.9亿元),归母净利润6.66/7.65/9.23亿元(25-26年前值8.21/9.74亿元),对应EPS为0.54/0.62/0.74元/股。看好公司数字化分销及零售地位领先,连续8年维持高分红比例,积极开拓AI智算等新赛道;且作为对荣耀持股比例最大的渠道战略伙伴,后续有望受益于荣耀IPO进程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从航空货运到综合物流,收入规模位居行业第一。公司是以航空货运为主的综合物流企业,提供航空速运、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地面综合等多项服务。公司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业务,2024年该项收入占比52%,远高于同行。2024年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空运运价上涨,公司营业收入为241亿元,同比增长17%,收入规模位居行业第一;归母净利润为27亿元,同比增长8%。
公司运力资源丰富,受益空运需求增长。公司运力资源充足,目前拥有15架B777全货机,同时独家经营东航股份800余架客机腹舱业务,且2025年运力增长确定,有望承接新增货运需求。2024年跨境电商出口需求旺盛,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上海出口空运指数同比增长11%。受益于跨境电商发展,预计需求增长将持续,且受飞机制造商产能瓶颈影响,大型全货机交付量有限将一定程度支撑运价。虽美国小包关税豁免政策取消,但考虑出口美国货量仅占行业两成,预计整体影响有限。
综合物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货站业务区位优势明显。区别于航空速运业务,公司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依托自身能力建设与海外核心供应商合作,可实现跨境物流的全流程服务,2024年营收占比达52%,其中跨境电商及产地直达业务收入增幅较大:(1)跨境电商解决方案:2019-2024年收入CAGR为71%,2024年跨境电商货量同比增长48%,预计未来将持续受益于跨境电商出口高景气;(2)产地直达业务:依托“海外直采+航空运输+分销渠道”服务链条打造国际生鲜合同物流,2019-2024年收入CAGR达48%,2024年产地直达包机架次同比增长74%。公司地面综合服务优势明显,目前已拥有17个自营货站,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在上海两场的市占率超50%,上海两场的货邮吞吐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预计公司货站业务将贡献稳定收入利润。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27亿元、29亿元,参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给予2025年10倍PE,目标价15.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海外经济和国际关系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油价大幅上涨风险、安全运行风险。
关于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的公告点评:联手立讯精密,强化3D打印布局
子公司华工激光与立讯子公司立铠精密成立合资公司,强化3D打印布局,中小精密激光市场未来有望贡献增量,上调盈利预测与目标价,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公司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成立合资公司的公告,我们认为此举有助于华工科技强化3D打印布局,增厚中小精密激光业务业绩。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6.74/20.05/24.19亿元(前值16.32/19.70/23.39亿元),对应2025-2027年EPS为1.66/1.99/2.41元(前值1.62/1.96/2.33元)。考虑行业平均估值,给予2025年30x PE不变,目标价49.95元(前值为48.70元,+3%),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联手立讯精密,布局3D打印。公告具体内容如下:华工科技全资子公司华工激光拟与与立铠精密科技(盐城)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苏州立华科技有限公司并签署《投资协议》。合资公司将整合技术资源与产业生态优势,聚焦3D增材SLM制造技术在多个行业的深度应用,打造技术协同创新标杆。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00万元,其中华工激光以货币资金出资人民币14,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立铠精密以货币资金出资人民币6,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值得注意的是,立铠精密为果链龙头立讯精密子公司(持股48.013%)。
华工激光在SLM领域积淀深厚。根据华工激光公众号,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束选择性地逐层熔化和熔合金属粉末,从而烧结成型构建成为结构致密的金属零部件,可用于快速原型制作和批量生产。根据华工激光公众号,其推出了SLM精密金属3D打印智能装备,专为3C行业批量化金属件SLM增材制造打造,支持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等多种金属粉末原料,实现复杂几何形状的精密成型,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广泛应用于3C电子、航空航天、医疗植入、模具制造等领域。我们认为此次果链龙头立讯精密与华工科技联手布局3D打印,且华工激光为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体现了公司在SLM领域的深厚积淀和核心竞争力,后续3D打印业务增长值得期待。
北交所信息更新:下游拓展+色谱光谱系列支撑增长,2025Q1营收同比+38%
2024年营收3.10亿元,同比-9%,归母净利润1307万元,2025Q1情况向好公司发布2024年报与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10亿元,同比下滑9.06%,归母净利润1307.17万元,同比下滑70.99%;2025Q1,公司实现营收5549.92万元,同比增长37.85%,归母净利润-51.94万元。看好公司多项科学仪器新产品达行业领先水平,国产替代工作积极进行,我们上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47/0.53(原0.42/0.49)/0.64亿元,对应EPS为0.55/0.62/0.7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为31.2/27.8/23.0倍,维持“买入”评级。
有机元素分析和样品前处理产品拓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支撑增长2025Q1,公司有机元素分析系列、样品前处理系列不断在半导体材料检测、电池等新能源材料检测、环境污染物检测、食品酒饮的营养与安全检测、化工及相关制品检测等领域开拓新用户,收入增长较大。2024年,海森仪器的自动溶出度仪等药品检测仪器开始全面导入市场,中标多个省市级药检院及知名药企采购项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25Q1,公司持续加大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的市场投入力度,收入增长较大。公司液相色谱仪关键性能参数及可靠性、稳定性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技术达到国外品牌主流产品同等水平,目前处于市场导入阶段,未来有望为成为公司重要营收增长点。2024年,公司GC-IMS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增长,在宠物饲料、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实现业务突破,产品已成功交付乖宝宠物、中石油旗下研究院、巴斯夫等全球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用户。
设备更新:高校正在进行,海关、市场监管机构下属单位预计下半年开始国家近两年持续发布了鼓励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政策更加具象和落地,进一步加强了对国产科学仪器的支持,对公司具有积极影响。高校的设备更新正在陆续进行,前期以头部院校招标较多。海关、市场监管机构下属单位预计会在下半年逐渐开始进行设备更新,有望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北交所信息更新:消费电子回暖防盗方案需求扩张,20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70%
2024年,公司受益消费电子市场持续向好,销售订单有所增加。其中,内销收1入1.07亿元,同比增长61.40%,毛利率54.20%,比2023年提升2.94个百分点;外销5179.26万元,同比增长10.41%,毛利率61.31%。2024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新增8个研发项目,引进资深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人力成本增加,研发费用1203.86万元,同比增长62.86%,占营收比例7.56%。2024年,公司新增1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专利1项。新专利有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技术壁垒,增强企业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助力长远发展。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海内外各类知识产权327项。2024年11月,公司被认定为2024年度杭州市星级二类总部企业。
消费电子行业持续向好,使展示防盗方案的需求不断扩张。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5年3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2276.5万部,同比增长6.5%,其中,5G手机1942.4万部,同比增长9.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5.3%。2025年1~3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6967.0万部,同比增长3.3%,其中,5G手机6104.3万部,同比增长8.2%,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7.6%。2025年1~3月,国产品牌手机出货6074.7万部,同比增长9.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7.2%。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总收入1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9%;GAAP经营利润为1110万美元,首次转正;经调整经营利润为1.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5%;GAAP净利润为127万美元,首次转正。
各费用率逐季降低,降本增效,实现首次季度GAAP净利润盈利2025Q1GAAP研发费用为4.82亿美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同比减少18pct,环比减少5pct;非GAAP研发费用为4.21亿美元,研发费用率为38%,同比减少16pct,环比减少4pct。2025Q1GAAP销售及管理费用为4.59亿美元,对应费用率为41%,同比减少16pct,环比减少4pct;非GAAP销售及管理费用为3.96亿美元,对应费用率为35%,同比减少14pct,环比减少3pct。与GAAP指标相比,2025Q1经调整后指标在研发费用和销售及管理费用中分别减去4177万和5368万美元的股权激励成本以及1893万和1008万美元的折旧费用,此外在销售及管理费用中还减去了1.7万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2025Q1泽布替尼的总收入为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环比下滑4.3%。分地区来看,美国的产品收入为5.6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60%,环比减少8.6%;在欧洲的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16亿美元,同比增长73%,环比增加2.7%。美国环比下滑,一方面历年第一季度都是增长较弱的季度,同类别抑制剂2025Q1环比均有所下滑;另一方面去年第四季度有3000万美金一次性订单的收入确认。
公司另一重要商业化产品替雷利珠单抗稳定放量。2025Q1总收入为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1%。
预计将有多个概念验证里程碑读出,核心管线年将进入富有催化意义的重要时期,预计有10余个概念验证里程碑读出。包括乳腺及妇科领域的CDK4抑制剂、CDK2抑制剂和B7H4ADC,肺部疾病领域的EGFR-CDAC,泛KRAS抑制剂和PRMT5抑制剂,胃肠道领域的FGFR2b ADC和CEA ADC,以及免疫治疗和炎症领域的IRAK4CDAC。
BGB-16673与包括FDA在内的全球监管机构就III期研究给药剂量达成一致。已启动针对R/R CLL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对比医生选择方案),且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展与匹妥布替尼的III期头对头试验。在2025EHA大会上公布更新的数据显示,在中位随访时长为13.1个月时,BGB-16673对于中位治疗线线的R/R CLL/SLL患者,ORR可以达到80.3%,mPFS尚未成熟。
10^-4,微小残留病未检出)为评价指标,第48周时,160mg、320mg和640mg组的umrd4率分别达到100%、71%和83.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2025-2027年的营业收入为375.17、450.24和540.34亿元;预计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7.03、40.10和67.4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全球市场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近日,珠海港披露2024年报。本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51.25亿,同比减-6.07%;归母净利2.92亿,同比增+5.37%;扣非归母净利2.6亿,同比增+5.23%;基本每股收益0.25元,加权ROE为4.5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3亿元。
分红政策,公司24年拟派发现金股息约0.589亿人民币,每股约0.065元(含税);全年分红1次,约占当年度净利润比例的20.2%。若以年报披露日A股的收盘股价计算,1次分红对应股息率约为1.2%。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港航物流、新能源和投资板块。2024年业务板块分拆如下:
港航物流分部,营收20.6亿,同比减-19.4%,营收占比40.2%;毛利金额5.2亿,同比减-2.3%,毛利占比38.9%。下滑主因是24年进口纸浆需求下滑,导致集装箱同比下滑22.5%。
新能源分部,营收24.3亿,同比增+3.3%,营收占比47.5%;毛利金额6.5亿,同比减-4.6%,毛利占比48.3%。下滑主因是24年极端天气和达里风电场延寿后综合电价下降,导致运营利润下滑46.95%。
投资及其他分部,营收6.3亿,同比增+15.9%,营收占比12.3%毛利金额1.7亿,同比增+47.4%,毛利占比12.8%。大增原因是公司投资项目所需的资金成本下降,叠加收益增长导致的利润增加。
我们看好公司的四大战略方向,叠加控股旗下两家公司的持续孵化,有望未来增厚业绩。公司已披露25年Q1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的主因,就是自身港航主业和旗下公司销售产品优化后的结果。所以,我们继续推荐,维持“增持”评级。
近日,圆通速递披露2024年报。本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同比增+19.67%;归母净利40.12亿,同比增+7.78%;扣38.44亿,同比增+6.64%;基本每股收益1.16元,加权
分红政策,公司24年拟派发现金股息约12.3亿人民币,每股约全年分红1次,约占当年度净利润比例的30.7%。
航空分部,营收17.2亿,同比增+43.2%;毛利金额亏损1.7亿。>
其他业务,营收11.6亿,同比增+5.8%;毛利金额为6.1亿。投资评级
公司借助科技化手段,引领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4年业务数据亮25%,超行业平均增速;单票收入较去年小4.9%;航空板块毛利率同比增加10个点;综述,公司以精细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探索可控核聚变技术商业化可行性,由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俄罗斯共同资助。2025年4月30日,ITER组织官网宣布,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纽威股份作为全球高端阀门供应商,在核电领域已取得国家核安全局批准的核2、3级民用核级设备设计与制造许可证,以及ASME N&NPT全范围核1、2、3级阀门证书,能够供应满足不同核安全等级要求的闸、截、止、球、蝶阀门。在国内,纽威与中广核合作,参与到国内各大核电站项目;在海外,据公司2024年1月5日于互动平台交流,公司已向法国ITER可控核聚变项目供货近6000万元核级和非核级阀门,包括手动阀、调节阀、开关阀等各个种类,在阀门设计、样机、制造等方面均有丰富经验。
4月27日,国常会决定核准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合计5个工程,10个新机组,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2022年起已连续四年核准10台以上机组,高景气度持续;5月23日,特朗普签署一系列行政令,旨在全面改革核监管委员会,加快在美国部署新型核反应堆。同时,美国各大科技巨头为满足大型数据中心供电需求,纷纷加码核电赛道。核电项目具备技术难度高、建设周期长等特点,而美国在三哩岛核事故后新机组审批已冻结超30年,本土产业链跟上大幅资本开支的难度较大,国内产业链有望切入。展望未来,海内外核电景气度上行趋势明显,公司核电阀门技术储备完善,具备丰富项目经验,有望充分受益。
展望2025年,我们判断公司订单充足、业绩延续稳健增长:(1)全球地缘政治波动加剧,各国对能源自主可控意识增强+产业格局升级,油气全产业链投资增加,尤其中东区域FEED合同增量明显,未来阀门采购需求能见度高。且公司对美敞口低,沙特+越南产能已有布局,受中美贸易冲突影响可控。(2)公司大客户如沙特阿美、ADNOC、三星订单高增,新品扩批、提份额逻辑将持续兑现。(3)新兴核电、水处理增速良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4.5/17.7/20.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17/14/12x,维持“买入”评级。